崖柏的川料、和太行料的区分在成品方面主要依靠气味和颜色两个方面,而原料上则靠体积外观。
一、气味:
分别从气味开始,因为气味不会骗人。
川料:普遍闻起层次感不清,带的甜味要香味相对比较混杂,不是很淳的那种。(川料中城口保护区的料子是最好的,层次感分明并且带有薄荷甜润。)
太行料:醇甜而细微,半带小小的薄荷清香,确切点来说闻起来很舒服。之前有不少朋友就说,真正太行料的崖柏闻起来感觉会上瘾,会让人很舍不得放手。
二、颜色:
川料:川料颜色极大多数都是偏向红底向黑,而且瘤子普遍大榴花粗。
太行料:太行料有红油底和金黄底居多,瘤子方面可以细腻成芝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芝麻瘤”,这是所有其他崖柏料子无法比拟的。
要点一:先谈毛料——从外形看起
A.太行料与其他料:
大家都知道太行山险峻雄伟,高崖深不可测,岩壁几乎垂直于地面,土壤无法留存于崖壁,植物难于生长。太行崖柏往往根系扎在石缝之间,扁平生长(太行崖柏的绝对性特征),而其枝干蜿蜒于崖壁之上,在崖壁间追逐阳光扭曲生长,造型千变万化,浑然天成,这是其他一切崖柏难以比拟的。另外,太行山整体又位于黄河以北,气温相对低,冬季漫长,植物生长缓慢。仅地理位置这一点造就了太行山崖柏与其他崖柏木的鲜明区别。太行料生长环境复杂,蜿蜒于崖壁之上,因而说太行很难出大料,太行料最适合的就是造型料。所以太行相对川料来说,并不容易出大面积的瘤花,也不容易出大件。这也就造成了真的太行料特别稀少特别贵的局面。太行崖柏由于天然造型多变,且陈化时间长多有裂的特性,也很难切割打磨出完美无裂的小件,更不要提满疤瘤的手串。即使能够把疤瘤的部分取出加工珠子,也会破坏起天然造型,造成出太行手串,特别费工废料,成本因此也高的吓人。
川料位于四川甘孜州,实际为藏区,这里虽然海拔高,但雨水十分充沛。树木生长快,树木枝繁叶茂,树脂含量高(多数情况下超越太行),但川料知名的缺点便是成长过快,纹路以及疤瘤都相对松散,木质相对于太行不紧密。另外,川料含水量较大,盘完过程中稳定性相对于太行料低。由于川料中坡料居多,受其自然条件影响,川料都比较容易出大料。川料之所以能够火起来还是在于手串文化,川料料子大,裂相对少,出手串,出把件,挂件等等小件容易多了,最重要的是川料树大,料子也大,经常能出大型的树瘤和高密度的瘤花,深受市场的喜爱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