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工匠精神 ?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的重复者的工作,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进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
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
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
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
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得有技术要义在精微,不追求极致不罢休的气派;
有十年如一日,反复磨炼方成器的的信仰。
漫谈工匠精神
不久前看顾景舟先生的纪录片,他回顾自己不同阶段制作紫砂壶的状态,总结为“早年怎么仿,中年怎么创,晚年怎么变”。
这位“紫砂泰斗”的说法让我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是的,显然它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是有发展演进的过程的。当然无论是早年、中年还是晚年,顾老所制之壶在市场上一直都是传奇。
我的理解,所谓“早年怎么仿”,一方面,徒弟要向师傅学习,从思想到手艺,学做人,学技术;另一方面,要向更高层次的行业名家和大师学习,能获得言传身教最好,求不得的,也要研究和揣摩他们的作品,领悟其外在表象和内涵精神,为自己所借鉴。
相信有些人对“仿”字会有偏见,把它等同于“假”。这个问题要辩证去理解,仿的是什么,出于一种怎样的心态去仿,仿出来的东西如何运用,出发点不同,结果也不同,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仿的结果能够经得起检验。实际上真的能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本身也是水平的体现。
所谓“中年怎么创”,就是开拓和创新,做自己的东西,树立自己的品牌。在这一阶段如果依然在模仿,不仅会成为被淘汰的对象,而且在舆论上也会得到更多负面的评价。至于怎么创,我认为评判的标准也是简单而终极:成为后来人“仿”的对象,而不是后来人依然在仿你的前人的东西。创新可以是在既有的基础上演进和优化,也可以改天换地造一个新局面,创新的原动力,在于相对方的需求,也在于自身对更加美好事物的追求,二者或相辅相成,但总是不可或缺。
所谓“晚年怎么变”,就已经是在一定境界层面的讨论,我自认为领悟不到,大概可能是不拘泥于定式,从心所欲,大象无形,在变化中将美演绎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