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明生料、老料、陈化料这三类材料之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木材的基本结构,这样将对下面我所描述的术语有比较深的理解。
生料:
顾名思义,生料就是所谓的活料,其主要特征是材料具有树皮(有时树皮会被剥去)、边材(即我们常说的白皮)。材料有水份,湿润,有些甚至叶子都还留在上面。
陈化料:
陈化料,指的是崖柏的树皮、边材在悬崖上已经完全风化朽光,只剩下了芯材部分,有人称为风化料,有人称为脱骨料,亦有人称为舍利料。
老料:
老料的界定,从定义上说,是指崖柏在悬崖上死亡之后,直至树皮、边材风化成为陈化料之间的这个阶段。我们说老料,一般指的是崖柏死亡后,树皮、边材尚未朽化完的材料。
崖柏中的舍利骨料完全颠覆了我们对木本植物的传统认知,舍利料其形奇,色美,艺臻,味馨。太行崖柏陈化舍利料,陈化至极,历久弥坚,坚若磐石,温润如玉,算是崖柏中万里挑一的极品,特别稀有,过手的料有上千件,出现的概率约百之二到三。
舍利骨料大家很久也都听说过,也是众多收藏爱好者喜欢之一。崖柏舍利料生长在悬崖半中间,由于顶部的突出,便挡住了日晒雨淋等一系列自然环境,与陈化料的形成差别极大。它的形成到骨料的这个程度完全是靠风化。所以舍利骨料的表面几乎是没有裂痕的,有也是很细很少。
由于它在崖窝,没有日晒雨淋,又因为在崖窝的温度湿度相对变化没那么大,所以裂纹细少。也正因为这个特殊的环境,它的油份密度都得以最大化(相对的),有的仅是风吹,加上崖柏自身特性,在这种环境慢慢的摧残下,促使崖柏犹如被大自然鬼斧神工修饰一番,有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感。其特征表现为全身在不碰不摸之前,全身一层白灰粉,在手摸之后变会露出红色“鲜肉”。
舍利骨料就是里面的芯材,亦是整棵树的结晶,所以才会被称为“舍利骨料”料,这种料经过大自然的打磨,如幻,纹理细腻多变,有细如发丝,菩萨祥云,金钱纹,流水纹,又或者如山水起伏。 更有珊瑚,鸟兽之形态。
生长在崖窝的崖柏相对减少的受到阳光和雨露的滋润慢慢死去,再经过千百年的风化形成了崖柏中的骨料。形成骨料的时间和陈化料形成的时间估计最少得五倍甚至更长的时间。经过多年的陈化,外皮己经风化掉(树皮朽掉,只保存了内部油脂部位),再经过风化只剩下油脂再经历大自然的风化而成,可为收藏佳品,经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成,可为收藏佳品,永世流传。